与三季度相比,可以看出,央行对政策工具、利率均有了新的布局思路,特别是首次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传递出货币政策将积极稳增长的信号。
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渐宽松,票据规模也呈现出相应的形态。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36.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05%;票据承兑余额14.52万亿元,同比增长5.97%;贴现余额9.38万亿元,同比增长7.98%;足年票据利率远低于其他短期贷款产品,企业票据融资意愿较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商业银行将票据贴现作为信贷规模调节器,在贷款规模宽松或者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量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增加贷款规模;在贷款规模较紧张时,大量压缩票据贴现业务,释放规模来放贷。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指出,“12月以来,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持续快速下跌迭创历史新低,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不久前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令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性更加宽裕;二是今年前10个月银行短期贷款加票据融资规模增加约2万亿元,低于去年全年的3万亿元,导致12月不少银行增加短期票据融资规模;三是年底部分银行需要增加票据贷款规模以完成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指标。”
票据是短期债权融资工具,本身就具有交易和信贷的双重属性,票据业务可以同时推动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也一直被金融机构作为业务拓展当中的重点工作。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票据承兑时会向企业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贴现时买入票据资产,票据资产可以增加金融机构信贷规模。
以上就是关于“票据是信贷规模的调节器”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